诚信为本,市场在变,诚信永远不变...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联系我们
24小时咨询热线

0898-08980898

联系我们contact us

地址: 海南省海口市

座机:0898-08980898

联系人:李生

手机:13876363636

邮箱:admin@youweb.com

第二系列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产品中心 > 第二系列

郭军利:30年下乡走千村 10年上门助残路

  盛夏的黄土高原烈日似火,在清涧县的山峁沟壑间,绥德县同心医院院长郭军利带领专业团队与清涧县残联工作人员并肩作战,连续工作八天时间为上百户残疾人提供上门服务,进行残疾鉴定。他们用脚步丈量服务半径,以专业传递温情,赢得群众交口称赞。

  郭军利,1970年3月出生于绥德县一农民家庭。现任绥德县同心医院院长,并承担绥德、清涧等榆林市南部县区残疾鉴定工作,临床医师。

  作为贫困农民家庭的孩子,郭军利自幼受到乡亲们的帮助,也见识了山区群众艰苦的医疗条件和病痛折磨,立志从医回报乡亲。他从农村开诊所做起,由一名乡村“赤脚医生”,成长为一名经验丰富、群众信赖的内科大夫。他坚守服务乡村医疗事业的承诺,三十多年来,坚持面向基层,深入农村,以医者仁心的胸怀,救助病患群众;他坚持扶残助残公益事业,十多年来,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上门开展残疾鉴定工作。他利用自身特长,不辞辛劳,不计得失,对上不负组织重托,对下竭诚服务残疾,用一位民营医院医生的爱心,助力点燃残疾人的希望之光,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独特的贡献,先后获得陕西省劳动模范、陕西省残疾人工作先进个人、陕西省优秀科技志愿者、榆林好人-最美医生等荣誉。

  1991年,郭军利从绥德县卫生学校医师班毕业,回到本村开了诊所。刚开始,人们对这个毛头小伙子并不信任,他利用庙会和集市,开展义诊,或主动上门服务,凭着热心、耐心、低廉的收费和管用的医术,在周边乡村渐渐有了名气。后来,为了服务更多人,他把诊所搬到村外,先后开至国道沿线、开到中心集镇。无论走到哪里,周边的村民都撵着他,亲切的称呼他的小名“毛四”。他的治病救人、扶危济困、帮残助残的经历,也被人们津津乐道。

  1998年夏天,邻村青年白喜军在清理油罐车时,身体大面积烧伤。家人送其到县城医院,被告知需8万多元医药费,这对他家来说如同天文数字。无奈,家人只好将白喜军拉回家中,听天由命,也做了最坏的打算。得知这一情况后,郭军利主动找上门,劝说家属不要放弃,由自己治疗,每天往返三四趟,每次往返治疗两三个小时。五十多天后,白喜军烧伤部位逐步愈合。从死亡线上回来的白喜军和其家属拉住郭军利的手感动得大哭。一时间,“毛四”名声大噪,29岁的他却说自己没什么秘诀,不过是细心、耐心罢了,能救人一命,比什么都重要。也正因如此,多年过去了,当地人还对他念念不忘。

  在基层开诊所期间,不论是寒冬还是酷暑,不论路程远近,也不论患者家庭贫富,只要群众需要,他就义无反顾地踏上出诊路。从开始靠双腿奔走几十里山路,到买了自行车,后来有了摩托车、小轿车,他的足迹走遍了方圆上百里的村庄,汗水流到了千家万户。2011年,为适应城镇化的发展和人口流动,郭军利携手同行在县城创办绥德县同心医院。他一直不忘偏远山区群众的看病需求,坚持定期组织医务人员深入乡村和敬老院进行义诊。方圆百里的群众依然会来同心医院,找他这位熟悉、可信赖且“廉价”的医生看病。同心医院也成为了周边孤寡老人、困难群众和残障人士的“爱心之家”。郭军利也被许多山区群众亲切地视同“家庭医生”。

  2014年,同心医院受榆林市残联的委托,面向榆林市南部六县承担残疾鉴定工作。从此,他与残疾人结缘,把扶残助残当成了后半生的公益事业。

  2016年5月27日,清涧县十多位村民搀扶着5名残疾人,从几十公里外的山村赶到同心医院进行残疾鉴定。他们经济拮据,随身携带的钱用手帕层层包裹。郭军利鼻子一酸,决定免费鉴定,并请残疾人在医院的餐厅免费用餐,村民深受感动。

  2018年8月26日,郭军利去另外一个县进行残疾鉴定。残疾人白某在上学时查出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花光了家里的积蓄,也欠下了不少外债。但疾病还是导致她双下肢局部脓肿,留下了终身残疾,丧失行动能力。郭军利仔细给白某做了身体检查和残疾等级鉴定,个人捐助白某1000元,并鼓励她要坚强生活,虽然身体残疾,但意志不倒,要活成一朵铿锵玫瑰。

  开展残疾鉴定工作以来,对于一些行动不便的残疾人,郭军利既上门进行鉴定,也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核查了4000多份残疾证,得到各级残联的充分肯定。十多年来,他跑遍了榆林市南部六县区的山峁沟壑,累计为残疾人上门鉴定6000余人次,减免鉴定费3000余人次,自费资助困难残疾人10余万元,资助困难患者40余万元,捐赠衣物1万余件,提供免费用餐1400多人次。

  三十多年来,郭军利坚守回报乡亲的信念,下乡出诊走遍榆林市南部六个县上千个村庄;近十年来,他勇担上级组织重托,坚持上门扶残助残。他用自己的绵薄之力和赤诚之心,把仁爱、诚信和温暖送到千家万户。(鱼玉军)

在线客服

关注我们 在线咨询 投诉建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