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为本,市场在变,诚信永远不变...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联系我们
24小时咨询热线

0898-08980898

联系我们contact us

地址: 海南省海口市

座机:0898-08980898

联系人:李生

手机:13876363636

邮箱:admin@youweb.com

第二系列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产品中心 > 第二系列

突破性进展!CAR-T疗法“逆转”红斑狼疮?

  提起CAR-T疗法,大家可能先想到“抗癌明星”——它凭借精准杀灭癌细胞的能力,让不少晚期白血病、淋巴瘤患者重获新生。但你知道吗?这款“抗癌利器”最近跨界到了自身免疫病领域,还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俗称“狼疮”)治疗中交出了亮眼答卷。

  近日,《Seminars in Arthritis and Rheumatism》(风湿免疫领域权威期刊)发表了一篇系统综述,汇总了全球16项研究、145名SLE患者的临床数据,首次全面证实了CAR-T疗法治疗SLE的疗效与安全性。

  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病,简单说就是免疫系统“认错了人”。本该保护身体的免疫细胞,却把自身组织当成“敌人”攻击,导致皮肤、关节、肾脏等多器官受损。而这一切的“主谋”之一,就是异常B细胞:它们会产生“自身抗体”(比如抗dsDNA抗体),像“错误导弹”一样轰炸自身细胞。

  过去的治疗,无论是激素、免疫抑制剂,还是生物制剂(如贝利尤单抗),大多是“广谱抑制”免疫系统,要么效果有限,要么长期使用副作用大。更棘手的是,约30%-50%患者会发展为“难治性狼疮”,对现有治疗毫无反应。

  而CAR-T疗法的核心优势,正是精准清除异常B细胞。这和它治疗B细胞癌症的逻辑如出一辙。它的原理像“给免疫细胞装导航”:从患者体内提取普通T细胞,在实验室里给它们装上“嵌合抗原受体(CAR)”,让T细胞变成能精准识别B细胞的“超级士兵”,再输回患者体内,定向清除异常B细胞。

  2022年,Mackensen教授团队的一项研究让全世界沸腾:5名难治性狼疮患者接受抗CD19 CAR-T治疗后,全部实现“无药缓解”——不用吃任何免疫药,病情也不活动,哪怕B细胞后来慢慢恢复,也没复发。这次发表的系统综述,就是在此基础上,汇总更多数据验证CAR-T的真实效果。

  这篇综述严格筛选了全球已发表的临床研究,最终纳入16项研究、145名狼疮患者,其中大部分是“难治性患者”(至少对2种常规治疗无效)。从疗效到安全性,数据都很有说服力。

  衡量狼疮病情的核心指标是“SLEDAI评分”:0-4分为“低活动”,≥10分为“严重活动”。145名患者中,102人有完整评分数据,变化堪称“断崖式下降”:

  也就是说,**超过80%患者治疗1年后,病情基本“安静”下来**,皮疹、关节痛、蛋白尿等症状大幅缓解甚至消失。

  - DORIS缓解:要求SLEDAI≤4分、无新器官损伤、不用大剂量激素。64名有数据的患者中,45人达到(70%);

  - LLDAS(低疾病活动状态):代表病情控制稳定,未来复发风险低。56名有数据的患者中,50人达到(89%)。

  更让人惊喜的是“无药缓解”:91名有数据的患者中,76人(83.5%)能停掉所有狼疮相关药物(包括激素、免疫抑制剂),其中59人停药超6个月,23人停药超12个月——要知道,过去的治疗几乎很难让患者摆脱“长期吃药”的负担。

  - B细胞清除与重建:所有患者治疗后1-3周,血液中B细胞几乎被“清零”,2-3个月后慢慢重建,但重建的多是“健康的 naive B细胞”(未被激活的年轻B细胞),而导致病情复发的“记忆B细胞”(产生自身抗体的“老顽固”)大幅减少;

  - 自身抗体下降:79名有数据的患者中,91.1%(72人)的抗dsDNA抗体(狼疮核心自身抗体)下降,59.5%(47人)恢复正常;94.9%(75人)的补体(免疫系统“防御蛋白”,狼疮活动时会被消耗)恢复正常;甚至抗Smith抗体、抗SSA等“难搞”的自身抗体,也有80%-90%患者恢复正常。

  很多人担心CAR-T的副作用,比如癌症治疗中常见的“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神经毒性(ICANS)”,但在狼疮患者中,安全性要好很多:

  - CRS(最常见副作用):145人中81人(56%)出现,98%是1-2级(轻微症状,如低烧、乏力,用退烧药或简单处理就能好转),仅1人(2%)是3级,无4级(最严重);

  - ICANS(神经毒性):仅4人(2.8%)出现,症状从手抖、说话不清到意识模糊,经激素治疗后全部恢复,无长期神经后遗症;

  -严重感染:11人(7.6%)出现,包括肺炎、尿路感染,仅1人因“未接种肺炎球菌疫苗”发生致命性脑膜炎(这也提醒患者治疗前后需做好疫苗接种);

  -血液毒性:40%(58人)出现3-4级白细胞/血小板减少,经升白针、输血后恢复。

  总体来看,狼疮患者用CAR-T的副作用以轻微为主,严重副作用少,且都能通过治疗控制——这比癌症患者用CAR-T的安全性高很多,原因可能是狼疮患者的B细胞数量(“靶点负荷”)比癌症患者少,CAR-T激活的免疫反应没那么激烈。

  过去的B细胞靶向药(如利妥昔单抗)有个“短板”:只能清除“血液中的B细胞”,但“组织里的B细胞”(比如淋巴结、肾脏里的)清除不了,这些残留的B细胞会导致病情反复。

  而CAR-T能做到“深层清除”:有研究对比发现,CAR-T治疗后,患者淋巴结里的CD19+、CD20+B细胞被“完全清除”,而利妥昔单抗治疗后,淋巴结里仍有大量B细胞。正是这种“连根拔起”的清除效果,让CAR-T能实现长期缓解。

  更先进的“双靶点CAR-T”(同时针对CD19和BCMA)效果更好:CD19针对B细胞,BCMA针对“浆细胞”(产生自身抗体的“工厂”),能同时清除B细胞和浆细胞,对自身抗体水平高、有狼疮肾炎的患者更有效。比如Wang等人的研究中,双靶点CAR-T能清除抗U1-snRNP、抗SSA等“难搞”的自身抗体,而单靶点CD19 CAR-T做不到。

  虽然数据积极,但CAR-T要成为狼疮的“常规疗法”,还有不少问题要解决:

  目前主流的“自体CAR-T”需要从患者体内采集T细胞,送到实验室改造,整个过程要几周,且如果患者因化疗导致T细胞数量少、质量差,可能“造不出来”(制造失败)。

  而“异体CAR-T”(用健康人T细胞改造,“现成可用”)虽能解决这个问题,但目前还没被FDA批准,主要风险是“排异反应”(患者免疫系统攻击异体CAR-T)和“移植物抗宿主病”(异体CAR-T攻击患者自身组织)。不过,近期有研究用“CAR-NK细胞”(自然杀伤细胞,比T细胞温和),安全性更好,可能是未来方向。

  目前CAR-T治疗癌症的费用是37.3万-47.5万美元/次(约260万-330万人民币),还不算住院、检查等费用。要让狼疮患者用得起,必须优化制造流程、开发“通用型异体CAR-T”,降低成本。

  目前最长的随访是48个月(Wang等人的研究),但大部分患者随访仅6-12个月,长期是否会复发、有没有迟发副作用(如第二原发肿瘤),还需要更多数据。

  约15%患者治疗后SLEDAI仍4分,40%患者抗dsDNA抗体未恢复正常,可能原因包括:

  - 患者差异:有狼疮肾炎的患者,残留蛋白尿更难消除(肾活检显示仍有“电子致密物沉积”,需更长时间清除);

  - 剂量问题:部分研究用“体重剂量”,部分用“固定剂量”,剂量不合适可能影响效果;

  - 抗CAR抗体:少数患者会产生“抗CAR抗体”(免疫系统攻击CAR-T),导致CAR-T失效。

  1. 优化CAR结构:开发“三靶点CAR-T”(如CD19+BCMA+CD20),扩大清除范围;或给CAR加“开关”,出现副作用时能随时“关掉”CAR-T活性;

  2. 降低成本:推动“通用型异体CAR-T”“iPSC来源CAR-T”(用诱导多能干细胞制造,可批量生产),减少“定制化”环节;

  3. 联合治疗:CAR-T联合低剂量免疫抑制剂,减少复发风险;或联合“双特异性T细胞衔接器(BiTEs)”(皮下注射,无需住院,副作用更少);

  4. 精准筛选患者:通过生物标志物(如B细胞数量、自身抗体类型),找出“最适合CAR-T的患者”,避免无效治疗。

  虽然目前CAR-T还存在“可及性差、成本高”等问题,但随着技术改进,未来它很可能成为狼疮治疗的“重要选项”,尤其是对难治性患者。相信随着更多研究的开展,这款“抗癌明星”会在自身免疫病领域绽放更多光彩,为狼疮患者带来真正的“治愈希望”。

在线客服

关注我们 在线咨询 投诉建议 返回顶部